-
搜神后记 作者:陶渊明免费:卷十
《搜神后记》又名《续搜神记》,是《搜神记》的续书。题为东晋陶潜(365-427)撰。所记有元嘉十四年(437年)、十六年(439年)事,其伪不可待辩。皆陶潜死后事,故疑此书为伪托,或以为经后人增益。《搜神后记》与《搜神记》的体例大致相似,但内容则多为《搜神记》所未见。该书凡十卷,一百一十七条。《搜神后记》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群书中是颇具特的。它内容上略为妖异变怪之谈,而多言神仙;艺术上是芜杂琐碎的记叙减少,成片的 有关当地风土的民间故事。
-
老残游记续 作者:刘鹗免费:老残游记外编卷一(残稿)
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三十三年之间。据刘大绅说,共有14回,今残存9回。1934年在《人间世》半月刊上发表4回,次年良友图书公司出版6回的单行本。1962年华中书局刘鹗故居 出版的《老残游记资料》收录了后3回。续集前6回,虽然也有对官僚弟子肆意躏蹂妇女恶行的揭,但主要的是通过泰山斗姥尼姑逸云的恋故事及其内心深⼊细微的思想活动,以及⾚龙子的言谈行径,宣传了体真悟道的妙理。后3回则是描写老残游地狱,以寓其惩恶劝善之旨。
-
禅真逸史 作者:清溪道人免费:第40回 禅师坐化证菩提 三主云
《禅真逸史》明代武侠历史小说,又名《残梁外史》、《妙相寺全传》)。全书共八卷四十回。禅真逸史 题“清溪道人编次”,“心心仙侣评订”。据署“瀔⽔方汝浩清溪道人识”序,知为方汝浩作。汝浩洛人,可能寓居在杭州。而心心仙侣,路工以为是杭州人履先甫。
-
北齐书 作者:李百药免费:卷五十
唐朝史家李百药撰,属纪传体断代史,共50卷,纪8卷,列传42卷,记载上起北魏裂分前十年左右,接续北魏裂分、东魏立国、北齐取代东魏,下迄北齐亡国,前后约五十馀年史实,而以记北齐历史为主。
-
莲子居词话 作者:佚名免费:仁王寺僧题诗
诗莫盛于唐,人唐不作诗话。词莫盛于宋,宋人不作词话。其有论词者,类皆附见诗话中,不别自为书,惟周草窗浩然斋雅谈末有词话一卷。国朝西河、徐虹亭外,传者亦复寥寥。自李唐迄今,以词名世,不下数家百,而词话独少,非艺林之缺事欤。吾友吴君子律深於词,撰词话四卷,其中有校正词律伪缺之处,有考订词韵分并之处,有评定词家优劣之处,有折衷古今论词异同之处。至於博徵明辨,搜罗散佚,信⾜为词苑有功之书。间有遗闻轶事,偶记一二,不必尽有关乎词,要其所列皆词人也。此亦温公诗话载梅尧臣一条之例。读既竟,知子律於此事用...
-
练兵实纪 作者:必学课免费:杂集 卷六 车、步、骑营阵解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此书正集9卷,附杂集6卷。它和《纪效新书》称为戚氏兵书姐妹篇。九卷九篇共二百六十四条,具体篇目是:练伍法第一、练胆气第二、练耳目第三、练手⾜第四、练营阵第五(场)、练后附杂集六卷六篇:储练通论(上下篇)、将官到任宝鉴、登坛口授(李超、胡守仁辑)、军器解、车步骑营阵解。书前还冠有“凡例”即“分给教习次第”共十五条,记述了将、卒各自应学习的内容、标准,教材发放办法,督促学习的措施等。营阵第六(行营)、练营阵第七(野营)、练营阵第八(战约)、练将第九。
-
伤寒论 作者:张仲景免费: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
诗经 作者:必学课免费:商颂
《诗经》是国中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的源头叫歌谣。《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正式使用《诗经》,应该起于南宋初年-屈万里)。汉朝亨、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河域,西起山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省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域。诗同乐不能分。
-
施公案 作者:佚名免费:第五二八回 除奸贼满朝清
小说的中心人物施仕纶,实即康熙年间施世纶,字文贤,清汉军镶⻩旗人,曾任扬州、江宁知府、漕运总督等官,著有《南堂集》,《清史稿》有传。小说《序》称“采其实事数十条,表而出之,使天下后世知施公之为人,且使为官者知以施公为法也”。但书中许多公案题材和情节,大都出于虚构。
-
太玄经 作者:扬雄免费:太玄经下
《太玄经》,汉扬雄撰,也称《扬子太玄经》,简称《太玄》、《玄经》。扬雄撰《太玄》,将源于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范畴,并在构筑宇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以玄为中心思想,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四库全书》为避康熙皇帝玄烨之名讳,改为《太元经》。
-
荆钗记 作者:柯丹邱免费:第四十八出团圆
荆钗记,南戏剧本,作者不详,一说是元人柯丹邱所著,王国维却考定作者为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王朱权。《荆钗记》、《刘智远》、《拜月亭》、《杀狗记》、《琵琶记》号称五大传奇。《荆钗记》全剧四十八出,叙述王十朋、钱⽟莲的故事,内容豊富,但结构及描写不佳。钱⽟莲拒绝巨富孙汝权的求婚,宁肯嫁给以“荆钗”为聘的温州穷书生王十朋。后来王十朋中了状元,因拒绝万俟丞相婚,被派往荒僻的地方任职。孙汝权暗自更改王十朋的家书为“休书”,哄骗⽟莲上当﹔钱⽟莲的后⺟也她改嫁,⽟莲不从,投河自尽,幸遇救。经过种种曲折,王、钱二人终于团圆。徐渭的《南词叙录》说,《王十朋荆钗记》有两个版本,一本是宋元间无名氏,另一是明初李景云作。历史上王十朋确有其人,南宋名臣,官至龙图阁学士。千古名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即出自其手。《荆钗记》虽是用了他的名字,但剧中情节却与他的生平大不相同。
-
智除巨阉 作者:起云声免费:第六十五章 对阉党斩草除根
公元1627年,即大明朝天启七年的八月,正是酷暑难熬的季节。魏忠贤的侄儿魏良卿的宁国公府,虽说绿蔽空、宽敞通风,但也无法阻止大自然的暑热。 64岁的魏忠贤专心致志地在逗刚出生不久的侄孙儿。他拿出一枚⽟如意给他玩,不要;后当魏忠贤拿一个仿制得极像女人房的头递给他时,侄孙儿那小手竟一把抓住不放,送进嘴里便起来……魏忠贤见此十分开心,哈哈大笑着转向站在一旁的侄媳妇,正开口说什么,只见侄媳妇的脸刷地一下红了!
-
粉妆楼 作者:罗贯中免费:第八十回 凌烟阁上千秋标义 粉妆
粉妆楼为《说唐后传》续书之一。小说叙唐开代国功臣罗成的后代罗增、罗琨、罗灿⽗子等受相沈谦无端陷害,被迫聚义爪山,共同将兵伐罪,诛灭沈谦,扶助大唐天子重振朝纲的故事。小说结构复杂,头绪纷繁,以忠斗争为主线,揭封建社会上层官僚结营私、害迫忠良的罪恶,歌颂了除暴安良、扶弱济困的正义行为;同时织罗成后代罗琨、罗灿及柏⽟霜、程⽟梅、祁巧云、马金定等青年男女之间的情故事。 小说情节跌宕生姿、颇能引人⼊胜,人物形象生动鲜明。风格朴实犷,语言明⽩晓畅。
-
黄帝四经 作者:佚名免费:全文
《⻩帝四经》是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当时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帝四经》。《汉书.艺文志》曾经著录此书,但汉以后就失传了,学者据书的内容、文字、篇章数目等研究,认为此书成书时期当晚于《老子》,早于《管子》、《孟子》、《庄子》。它体现了道家学说由老子一派变成⻩老学派的转变,对先秦各家各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帝四经》于经学研究有极重要的地位。
-
宋书 作者:沈约免费:卷一百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峻《小史》﹑《南史》所补。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该书篇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
-
三字经 作者:王应麟免费:全文
《三字经》与《家百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华中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国中人奉为经典并不断传。
-
朱子家训 作者:朱柏庐免费:全文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634字,辟地阐明了修⾝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国中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
琵琶记 作者:高明免费:第四十二出 一门旌奖
【简介】《琵琶记》,元末南戏,⾼明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剧情】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年事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伯喈只好告别⽗⺟、子赴京试。应试及第,中了状元。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伯喈以⽗⺟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从,被迫滞留京城。自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而伯喈被强赘⼊牛府后,终思念⽗⺟。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一,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亲。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取伯喈⽗⺟、子来京。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路上平安。见到⽗⺟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世告知牛氏。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问牛氏,牛氏便带五娘⼊内,夫遂得以团聚。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得到牛丞相的同意,伯喈遂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后皇帝卜诏,旌表蔡氏一门。
-
断鸿零雁记 作者:苏曼殊免费:第二十七章
《断鸿零雁记》(1912年),被誉为“民国初年第一部成功之作”。作者苏曼殊以第一人称写自己飘零的⾝世和悲剧的情。为鸳鸯蝴蝶派的小说。主人公三郞幼年倍受欺凌,孤苦伶仃,长大以后又经历了种种坎坷。他东渡本寻找生⺟,⺟子重逢之后,三郞的本表姐静子上了他。静子对三郞一片痴情。⺟亲和姨⺟也赞成这门亲事,但三郞犹豫不决。虽然他对静子也有情,但他不敢再次面对情,对静子避而远之。原来,三郞在国中有未婚雪梅,雪梅对情坚贞不渝,因为三郞之⽗破产,雪梅之⽗嫌贫富而悔婚。三郞深深地着雪梅,受不了这大巨的打击,一气之下出家了。虽然⾝在佛门,他仍然无法斩断世俗的烦恼:不明⾝世的困惑、儿女之情的纠,于是他下山寻找答案。雪梅因痴恋三郞,资助他东渡寻⺟,最后,⽗⺟她改嫁时,绝食⾝亡以殉情。故事的最后,三郞无法寻找到雪梅的墓地,只有在她故宅凭吊。全书在一片悲痛的气氛中结束,笼罩着一种末世的凄凉、窒息,以及对人的心灵的抑。
-
蕉叶帕 作者:佚名免费:第16回 奏凯臣同蒙敕赠 纯阳子
蕉叶帕一个有狐幻化搀杂在内的才子佳人故事。《蕉叶帕》是据晚明单本《蕉帕记》传奇改编而成,人物和故事情节都很少改动。
-
包公案 作者:安遇时免费:第一百则 三宫经
《包公案》实际上是一部有关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说集,每篇写一则包公断案的故事。其内容虽不连贯,但包公形象却穿贯全书。与其他公案小说一样,《包公案》的成书,也是源自民间故事的传。宋元时代,商业、手工业的发达造成了都市的⾼度繁荣和城市人口的增。在工商荟萃、人稠物穰的都市中,为适应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文化乐娱需求,一种适合市井平民的“说话”艺术诞生于“瓦肆勾栏”之中。说话艺人敷演的故事被称为“话本”,后经文人整理,这种话本便成为最初的通俗短篇小说了。
-
生花梦 作者:古吴娥川免费:卷四 贞集 第12回 解重围偷儿
生花梦书中第一回有一⼊话,述康熙九年(1670)苏州吴江县耿村魏二、许十一官与殷胜姐、顾一姐的婚姻事,并云“最切近的新闻”,据此可知序中所署“癸丑”当为康熙十二年(1673)。序云:其书“笔墨之妙,曲折变幻”,“几于梦笔生花”。“何花非梦,何梦非花,请颜之曰《生花梦》。”是为书名的由来。娥川主人尚有小说《无世匹》、《炎凉岸》。
-
八仙得道 作者:无垢道人免费:第一百回 八仙过海海面起战祸 二
八仙故事是我国民间广为传的神话传说本记书叙铁拐李、钟离权、吕宾、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修炼得道的详尽过程,从夏商之太上老君降生,至宋代八仙大功告成同归天府,历时数千年之久,情节丰富,曲折动人。书中天上人间上下错;仙、魔、人、物,各具神采更有法术之争,奇幻之变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确实引人⼊胜。本书是迄今所见讲述八仙故事最为宏大完整的神话小说。
-
白兔记 作者:刘唐卿免费:第三十三出 团圆
《⽩兔记》又称《刘知远⽩兔记》,元代南戏作品,永嘉书会才人编,与《荆钗记》、《杀狗记》、《拜月亭记》并称”四大南戏“。今有沪剧等剧种演绎。二十九出。刘知远是五代后汉的开国皇帝,他从一个汉而登上帝位,他的传奇经历为民间所乐道。此剧写他因博赌败家,落魄,被财主李文奎收留,在李家充当佣工。李文奎见他睡时有蛇穿其七窍,断定他后必定大贵,于是将女儿李三娘许配给他。李文奎死后,三娘哥嫂以分家为由,将有瓜作祟的瓜园分与刘知远智远去看守瓜园,加害之。李三娘知计,力阻刘知远园。刘知远⾝武艺,抢而去。知远战胜了瓜,得到了兵书和宝剑,便告别了三娘,去分州投军。刘知远因屡立战功,受到不次提拔,官至九州安抚,娶岳氏为。三娘在家受尽磨折,因劳累过度,在磨房产下一子,因无剪刀,用嘴咬断脐带,故取名“咬脐郞”。又托窦公将儿子送给知远抚养。十五年后,刘知远命儿子回村探⺟。咬脐郞一天出外打猎,因追赶一只⽩兔,与正在井边汲⽔的⺟亲相遇。咬脐郞回去报知⽗亲。刘知远带兵回沙陀村,与李三娘团聚。《⽩兔记》富有民间文学特,文字上质朴通俗,好保存着一些古代农村风俗和趣情。
-
英烈传 作者:徐渭免费:第八十回 定山河庆贺封王
该书系由明代民间传故事改编而成,叙元朝末年顺帝失政,朱元璋率兵起义最终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权政。其中一些小故事至今仍在民间传。如贩乌梅、取襄、战滁州等。至于那些英雄似的人物如常遇、胡大海、花云、徐达、李文忠、沐英、朱文正、邓愈、汤和、郭英、朱亮祖等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今天行的评书《明英烈传》、《朱元璋演义》等曲艺作品就是据此而加工所成。而且评书、鼓书、评话等关于明英烈的作品,已经属于“英雄传奇”特征浓厚的文艺作品了,人物和故事不局限于史籍记载,更加生动、彩。
-
鬻子 作者:鬻熊免费:鬻子 下
道家的开山之祖应追溯到楚国的开国人物鬻熊。鬻子当年归附了周文王,被封在楚,后传《鬻子》一书。鬻熊说:“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又说:“刚必以柔守之,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损盈成亏,随生随死。”以上说明鬻子已有“道”的思想,守柔、辩证的道家思想。 鬻熊(生卒年不详),姓芈(音米),名熊。是祝融氏的后代,是陆终第六个儿子季连的后裔。鬻熊九十岁拜见文王,文王把他当作老师。到了武王,成王都把他当作老师。楚人以鬻熊为始祖。
-
大将曹彬 作者:高阳免费:第31节
大宋乾德二年——开国的第五年,十月底。十月底的天气,在开封是应该下雪了。一上午霾不开,⻩尘似雾;午后风定。尘雾虽消,彤云更密,一爿天似乎就在头上。向晚时分,终于飘下了雪片。风又起了,雪也大了,空中⽩茫茫,似翻江倒海般搅起无边的银。仁君临驭,不过四年的功夫,中原已是太平盛世;这样的天气,正好关起门来,围炉谈笑,乐聚天伦。但宰相赵普,却无这份闲情逸致,可也不是案牍劳形,他只是像平常一样,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端坐读书。→⾼作品集
-
缇萦 作者:高阳免费:第13节
等淳于意看完了最后一个病人,宋邑才敢进去禀报:“唐师兄早就来了,等着见老师。”“喔!”淳于意不免奇怪,“今天是七月初六,不是洗沐,他怎的有空来看我?”“说是有要紧话要陈告老师。”“好,我就来。”说是这样说,淳于意却是慢条斯理洗了手,掉已沾上病家脓⾎的青布短襦,换上一件宽大舒适的纱懿毂禅⾐;他表面显得很从容,其实心里在嘀咕——唐安是他的生学,也是齐王的侍医。这所谓“要紧话”,可与齐王的病情有关?大有疑问。于是他停下来细细盘算……→⾼作品集
-
康熙侠义传 作者:贪梦道人免费:第一百九十七回 捉妖人忠臣奏凯
作为最富于国中文化特的通俗文学样式,侠义公案小说本⾝就是传统文化的余绪。侠义公案小说的特点,小说里侠客和清官的铲恶锄都深深地为百姓期待政治清明、期待超强正义力量心理的烙印,从特定的角度反映了民众的心声。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这一点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正确认识。希望这套书能让你了解和欣赏我国古典侠义公案小说的华,体会先人的思想,先人的社会;开阔眼界,从而增强对现代社会及生活更⾼层次的认识。同时使古典侠义公案小说得以传,弘扬光大。
-
吴子 作者:吴起免费:励士
《吴子兵法》,国中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著,战国末年即已传。《吴子》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有关思想,在历史上曾与《孙子》齐名,并称为“孙吴兵法”,因而为历代兵家所重视。